古代墨水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墨汁的制作工艺和流程分享

我国古代的墨一般制成墨锭,但有时也制出一些墨汁免得临用前再进行研磨。记载墨汁的最早文献可能是王嘉的《拾遗记》:“故老君居景室山与老叟五人共谈天地之数,撰经书垂千万言有浮提国二神出金壶,器中有墨汁,状如淳漆”。《拾遗记》又名《王子年拾遗记》,为东晋王嘉(字子年)所撰,南朝梁萧绮曾加以整理。虽然这条有关墨汁的文献不知是出于王嘉之手还是萧绮之手,但都说明至少在南朝梁时我国已经开始使用墨汁。在北齐,墨汁的使用十分普遍,《隋书·经籍志》记载北齐“正会日,侍中黄门宣诏劳诸郡上计。劳讫付纸,遣陈土宜。字有脱误者,呼起席后立。书迹滥劣者,饮墨水一升”。宋代苏易简也言:“北齐,字有谬误者及书迹滥劣者必令饮墨水一升。”


从上文可见,墨汁主要供官场书手们抄写文书时用,如果是个人用于书画,其墨汁则通常临时用墨锭加水研磨而成。宋代吴子良在《荆溪林下偶谈》中言:“唐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汁数升。酣饮,引被覆面而卧。及寐,援笔成篇,不改一字。”中国古代虽然“墨汁”、“墨水”一词出现较早,但记录制造墨汁、墨水的文献却极为少见。卢前在《书林别话》中说:“印刷用的墨汁用烟室开端的粗烟加胶料和酒制成膏状后,必须先在缸内存放三四个夏天,才能使臭味散去,而且存放越久,墨质也越好。如果用临时磨的墨汁印刷,就很容易化开,使字迹模糊。久贮的墨膏,临时可以加水充分混合后,用马尾制成的筛子过滤再用。”谢崧岱在《论墨绝句诗》与《南学制墨》中记之尤详。北京一得阁是目前国内生产墨汁最为著名的厂家,由湖南人谢崧岱创始于1865年。


谢崧岱制成的墨汁,克服了深浅不一、装裱易跑墨的弊病,完全可以与墨块研成的墨汁相媲美,又有取之方便、省时省力的优点,自此一得阁墨汁的声誉不胫而走,蜚声京城。墨汁的制作工艺主要是:炼烟→制胶→和料→研磨→配料→装瓶。一、炼烟。油烟与松烟都可以用于制作墨汁,其生产方法详见前面章节。通常用于制作墨汁的烟多用烟室开端的粗烟,如《天工开物》所言:“靠尾一二节者为清烟,取入佳墨为料。中节者为混烟,取为时墨料。若近头一二节,只刮取为烟子,货卖刷印书文家,仍取研细用之。其余则供漆工垩工之涂玄者”。当代用工业炭黑代替松烟与油烟生产墨汁也很常见。炭黑是碳氢化合物受热分解而成的无定形碳,为疏松、质轻而极细的黑色粉末,可用于制作墨汁与墨锭的原料。


由于炭黑质量有高有低,因此选用的炭黑质量与生产出的墨汁质量直接相关。如生产高档墨汁,就选用质量好的炭黑;若生产低档墨汁,则选用质量差的炭黑。区别炭黑质量高低的方法与古代区别烟炱质量高低的方法基本相同,即粒度越细、品质越纯、颜色越黑的炭黑质量越高。

二、制胶。先称取一定数量的骨胶或皮胶,选用骨胶还是皮胶主要根据生产墨汁的等级而定。如生产低档墨汁,则选用二级或三级的骨胶;如果生产中档墨汁,则选用一级骨胶;如果生产高档墨汁,则选用质量更好的皮胶或黄元胶。将称好后的胶盛放于大铁桶内,通入蒸汽或者用夹套锅进行蒸煮,使胶完全熔化。


三、和料。在胶熔化后就可以根据比例将称好重量的烟炱、炭黑加入到液态胶料中搅拌成稠膏状后,就可以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

四、研磨。研磨的作用一是通过机械作用将大颗粒的炭黑碾碎,二是使炭黑与胶料混合得更加均匀。研磨使用的机械是一种轧辊式研磨机,通常具有2-4个轧辊,可以对膏状的炭黑胶料混合物进行研磨。研磨时间的长短通常根据要生产的墨汁质量决定,若是生产一般的低档墨汁通常需要研磨4个小时,若是生产中档墨汁则研磨的时间需要延长,若是生产高档墨汁则研磨的时间需要更长。由于在研磨中轧辊与研磨物之间会产生热量,所以加入炭黑与胶料的混合物不需专门加热,在研磨过程中始终处于较为黏稠的软膏状。


五、配料。将研磨好的炭黑胶料混合物放在大缸内先加入热水,用搅拌机搅拌均匀。如果生产的是低档墨汁,则加入苯酚、太古油等作为防腐剂;若是生产高档书画墨汁,则除了防腐剂外还要添加冰片一类的香料。然后经充分搅拌后就可以装入贮墨桶进行分装。六、装瓶。将加工好的墨汁从贮墨桶中用小管注入到玻璃瓶或塑料瓶中,拧好盖后贴上标签,装入纸箱,就成为成品墨汁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0430320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cyw.com/life/1131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043032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