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孕妇让座是什么行为,男子请人为孕妇让座被质疑事件始末

路见不平,下意识里践行美德是一种理应被颂扬的现象,但当行善者通过视频记录行善过程,并向公众传播时,这种善举的意图往往会被民众严格审视,舆论指向也将众口难一。

11月4日,江西赣州一高铁上,男子请他人为孕妇让座被网友质疑道德绑架一事引发舆论。视频爆料者即是请他人让座的当事人,他在视频中称,自己把座位让给了一个阿姨后,在去另一节车厢时看到一个无座的孕妇。见到孕妇行动不便,于是自己就找了一个男孩让位,孕妇和她老公也对男孩说了感谢。男子认为,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值得宣扬的,却不曾想自己在发布该视频后,竟然引来大批网友质疑,道德绑架的指责让他深感伤心。

男子请人为孕妇让座被指道德绑架一事,本质上是私德和主观意愿是否该区分的讨论。男子认为自己做到了礼让,推己及人,当见到有人需要帮助而周围人未发现时,他认为别人也应向自己看齐。而在反对者的概念里,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而不是用来约束别人的,他有支配自己资源的权利,对他人则不能。


尤其当他一边拿着手机录视频,一边请男孩让座这一细节示众后,给人的感觉并非行善,而是在扮演美德话事人的角色进行调和资源。从这一视角可见,群众对于男子的道德绑架的评议,更多的是出于他行善姿态的违和,以及他“勒令”男孩让座的不妥。

在公众普遍意识里,对于孕妇特定需求的实况,应交由列车乘务人员处理,即便在乘务资源紧张情况下,男子的行善也应兼顾到礼让者的实际情况。如同他随机叫起的男孩,男子在未事先了解男孩身体情况以及个人意愿情况下直接让男孩起身,这显然有些不妥。男孩之所以立即回应礼让的要求,可能是出于他的道德感,但也可能出于他被道德架空的支配权。一言以蔽之,当孕妇得到座位,男子看到自己践行善举得到回应也随之安心,而站在一旁的男孩内心活动却无人顾及。

道德源于自我意志,充分愿意才会道德,道德只应该约束自己,但将一心推崇的信念强加他人,迫使别人改变自由意志就是一种剥夺。真正的谦让是有取得的能力而不使用,否则就是内心软弱。可见,任何一个被叫起来让座的人,都会有这种郁闷和尴尬。


因此,若男子事先进行喊话征求,或者多兼顾一下男孩感受,便会避免这场道德绑架的质疑。让座行为是对个人私德层面的考验,不能上升到公德层面的标准。

公交、地铁被礼让是普遍现象,而在高铁或长途客车这种道德便比较罕见,之所以存在差异,就意味着行善是有层级的。当为行善让渡的利益或成本增加时,这种行善意愿自然会减少。换言之,总会有一个难以逾越的行善制高点牵扯一个人行善的意愿。


道德,它涵盖着外在规范和内在自觉,可见的外在规范是礼,不可见部分,需要自己去切身体悟的是仁。当道德的外在规范不能很好地使人类社会处在一个很好的状态时,才会上升到法律来约束那些道德很难去约束的行为,法律只是来服务道德的。可见,对于让座这一讨论,始终是道德层面的问题。

让座行为是对道德觉悟的筛选,不是强制约束或干预,不能单向的推己及人,更多的是尊重和换位思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0430320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cyw.com/news/1078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043032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