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有哪些,古代计时单位大全表知识

一、古代的“时辰”

1.十二时辰制度

中国传统计时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

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古时

今时

时间段〔使用同一地支表述的时间范围〕

子时(三更)

0:00

唐前:0:00-2:00

唐后:23:00-1:00

丑时(四更)

2:00

唐前:2:00-4:00

唐后1:00-3:00

寅时(五更)

4:00

唐前:4:00-6:00

唐后:3:00-5:00

卯时

6:00

唐前:6:00-8:00

唐后:5:00-7:00

辰时

8:00

唐前8:00-10:00

唐后7:00-9:00

巳时

10:00

唐前10:00-12:00

唐后9:00-11:00

午时

12:00

唐前12:00-14:00

唐后11:00-13:00

未时

14:00

唐前14:00-16:00

唐后13:00-15:00

申时

16:00

唐前16:00-18:00

唐后15:00-17:00

酉时

18:00

唐前18:00-20:00

唐后17:00-19:00

戌时(一更)

20:00

唐前20:00-22:00

唐后19:00-21:00

亥时(二更)

22:00

唐前22:00-24:00

唐后21:00-23:00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2.二十四时辰制度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例如,子时分为“子初”(23-24时):“子正”(0-1时)

古时

时间段〔使用同一地支表述的时间范围〕

子初

23:00-24:00

子正

0:00-1:00

丑初

1:00-2:00

丑正

2:00-3:00

寅初

3:00-4:00

寅正

4:00-5:00

卯初

5:00-6:00

卯正

6:00-7:00

辰初

7:00-8:00

辰正

8:00-9:00

巳初

9:00-10:00

巳正

10:00-11:00

午初

11:00-12:00

午正

12;00-13:00

未初

13:00-14:00

未正

14:00-15:00

申初

15:00-16:00

申正

16:00-17:00

酉初

17:00-18:00

酉正

18:00-19:00

戌初

19:00-20:00

戌正

20:00-21:00

亥初

21:00-22:00

亥正

22:00-23:00


二、古代的“刻”

古时计时工具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

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

古时计时用器具-日晷

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从上而下互相迭放的组合。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

古时计时用器具-漏

诗词中所常用的漏壶,即刻漏制记时法,最早出现于西汉,将一昼夜平分为一百个等分,也称百刻记时制。昼夜的比例是40:60,冬夏相反。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1刻相当于现在的15分钟;就这样,一个时辰(现在的120分钟)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例如午时三刻即指现在的11:45。

注意,这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号来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小的芒。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二字合用之意为“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三、古代的“更”

古人把一夜(晚上19点到凌晨5点)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

鼓:夜间击鼓报更,故以其为更的代称。

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

注:此处"更"在古汉语中读"jing"

一更

19:00-21:00

二更

21:00-23:00

三更

23:00-01:00

四更

01:00-03:00

五更

03:00-05:0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0430320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cyw.com/wiki/1086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043032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