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进女卫生间怎么办,人民网评6岁男童进女厕事件上热搜

最近,在哈尔滨地铁站的女厕所内,一女子与男童的母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起因是该女子发现六岁男孩在女厕所隔间且并未关门,女子提醒了一句:“这里是女厕所。”随后去了隔壁厕所。

隔间男孩的母亲听到这番话,认为该女子是在侮辱自己孩子,该母亲围堵母子二十分钟,要求女子对孩子道歉。


涉及到男女、性别教育、父母与孩子等不同的话题,且此类事件频发,该件事情爆出后,迅速冲上了新闻头榜。

这一事件也让无数人感同身受。

2023年2月1日,连人民日报也对此事件进行了点评:“责任始于家庭,延伸于社会”。


官方的有一个前提是“抛开彼此的态度不谈”,这是为了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找到其中隐藏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官方反思自己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提出家长要帮助孩子梳理性别意识。

官方虽然没有像网友那样群起激愤,但态度还是很明显的:父母这方理亏。

第一,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早就应该学会独立上厕所。在有同性父亲陪伴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由孩子的父亲带着上厕所,而是任由母亲将孩子带到了女厕所。为什么孩子的问题永远成为了母亲的问题?这样的丧偶式育儿是否值得所有的父亲反思。

第二,站在父母的角度,我们可以理解母亲带着孩子出行的不易,带孩子来女厕可能是颇为无奈的选择,但是前提是父母那方也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替别人考虑。男孩的行为确实会给其他人带来困扰,尤其是给很多年轻女性造成困扰。与其纠结别人的态度,何不从一开始就帮孩子关好门,或者在一旁陪同孩子?

就这个真实的案例来说,我们可以窥探到父母无知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年轻女子并未对男孩进行言语上的侮辱,小朋友最开始也并未受到任何明显上精神的伤害。纯粹是这位母亲自己言语激进,让孩子感到害怕。


家长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为了孩子长久考虑,这位母亲最应该反思的是自己的言行。

此类的言语侮辱不仅伤害了她人,更有可能让自家孩子童年受到重大的精神创伤。



《论语·卫灵公》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来讲,就是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在希望得到别人体谅的同时,能否先做到理解她人。

其次,这件事也给所有人上了一课,情绪稳定才是成年人最大的自制。在发生争吵后,亲属不仅没有从中调解,反而无脑站队,加入战斗中,这是何其可悲。

希望更多人从中警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0430320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cyw.com/news/1271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043032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