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国姓为什么姓郑,明朝赐予国姓郑原因揭秘

明朝皇帝姓朱,可为何赐的国姓却是“郑”?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呢?
在一些人心里,肯定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那就是:明朝皇帝明明姓朱,可为何在给功臣赐国姓的时候,却叫“郑”而不叫“朱”呢?难道朱姓不是明朝的国姓吗?

当然,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朱”姓的的确确就是大明帝国的国姓,而之所以说赐予功臣的姓氏不叫“朱”而叫“郑”,实际上是被这两个人的名字给误导了:一个是郑和,另一个是郑成功。

朱元璋——剧照

我们先来说郑和。

郑和,原名马三保,云南人,他是在明朝军队攻克云南时被明军俘获的俘虏,后来被处以宫刑之后成了燕王朱棣身边的太监,并逐渐获得朱棣的恩宠。靖难之变后,朱棣当了皇帝,而他身边的宠监马三保也成了内官监的太监。

郑和这个人有智略,并且深谙兵法,熟悉作战之道。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过功劳,因此也被朱棣赐姓为“郑”。而关于郑和被赐姓,在《明史》中是这样记载的:“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赐姓郑,为内官监太监。”

但是请注意了,这里所说的是“赐姓”而不是“赐国姓”,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意义完全不一样。朱棣所赐给马三保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姓氏,而不是所谓的“国姓”,这里我们一定要注意。

郑和——剧照

其次我们再来说一下郑成功。

郑成功,原名叫郑森,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上吊自尽,同年四月清军大举入关,五月时,南京的明朝官员便开始拥立福王朱由菘登基称帝,史称“弘光帝”。作为南明政权的一分子,弘光政权仅仅只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到公元1654年的时候便被清军消灭掉了。

但是南明政权并非只有一个国家,公元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建正式登基称帝,史称“隆武帝”。值得一提的是,隆武帝之所以能够在这样的乱世中顺利登基称帝,其主要是得到了郑成功的老爸,郑芝龙的支持。

郑成功——剧照

隆武帝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孙,曾经下过两次狱,在明朝的祖制里面规定:藩王不能领兵作战。所以此时的隆武帝可以说是一点本钱都没有,要兵没兵,要钱没钱,而他所能拥有的,便是老朱家的“皇室血统”。不过此时的郑芝龙却是一位名扬海外的大人物,既是海盗,又是海商。在当时,郑芝龙掌握着东亚最强大水师,雄霸整个东南沿海,势力爆棚。

在这样一个实力派选手的支持下,隆武帝最终还是坐上了皇帝的宝座,而也正是这个时期,郑成功被正式赐予“国姓”,这在《明季南略》中有着明确的记载:

“隆武尚未有子嗣,郑芝龙乃令子郑森入侍;隆武赐国姓,改名成功。隆武每意有所向,成功辄先得之,以告芝龙;由是,廷臣无敢异同者,宰相半出门下。”

隆武帝给郑成功赐国姓“朱”,并改名为“成功”。当然了,这也不过是隆武帝为了笼络郑成功父子所使用的手段罢了。

朱棣——剧照

不过此时的郑成功确实被授予了国姓,但并不是“郑”,而是“朱”,毕竟郑姓原本就是郑成功的祖姓。所以这个时候的郑成功应该也叫做“朱成功”或者是“郑森”。到后来的时候,很多人都习惯称他为“郑成功”,所以这也导致了很多人都认为这位“国姓爷”是被赐予“郑”姓而不是“朱”姓。

方圆总结:

综上所述,明朝的国姓确确实实是“朱”姓。郑和的“郑”,虽然是朱棣赐予的,但只是“赐姓”而并非是“赐国姓”,这两者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其次,郑成功原本就姓郑,所以更谈不上被赐予国姓“郑”这一说了。郑成功是被授予了“朱”姓,随后才改名叫“成功”的,他的本名叫做“郑森”,改名之后则应该叫做“朱成功”,只不过是后人习惯将其称为“郑成功”,所以便以为“郑”就是赐予的国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0430320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cyw.com/wiki/1084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043032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