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简体字是谁发明的,一文了解简体中文的推广发展史

是谁发明的简体字?我知道中国古代都是繁体字,那么是谁发明规划统一的简体字?用简体字的初衷是为了书写便利吗?简体字用时间长了,繁体字会被后代忘记吗?

有人说,汉字中每个字都是一个咒,有好的咒也有坏的咒,康熙字典就有每个字的吉凶,起名学也是很看重每个字所散发的能量。

周谷成先生的《中国通史》,在上古传说部分中就有“仓颉造字,仪狄造酒”的记载。仓颉和仪狄都是黄帝时代的人,一个是黄帝的大臣一个是黄帝的女儿。就算按照五四以来中国人自己的臆想,黄帝时代离现在也有至少五千多年久远了。但是科学家从考古证据研究得出的比较可信的结论却是中国文字(还不是汉字)最早出现于公元前1250年左右的商朝武丁时期,是甲骨文,离现在只有三千多年。

甲骨文(刻在兽骨和龟板上的文字)、金文(刻在金属器具上的文字)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演变成篆书,而在战国末年尤其是在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实施“车同轨,书同文”的大规模文化改革时,篆书演变成了隶书,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发展史的一个飞跃,它标志着汉字雏形的形成。后来东汉出现了楷书,大兴于魏晋,长流于后世,这种文字便正式定型,因为发韧于汉代,所以称之为汉字。

应该说秦始皇对汉字的形成功不可没,篆书向隶书的飞跃几乎是瞬间完成的。那一批改革篆书,将其迅速演变成隶书的人实在太伟大了。改造与继承被演绎的天衣无缝。从甲骨文开始经过数千年多次演变的中国文字,居然至今神形不废。比如甲骨文的“匕”字有几种写法,其中两种是一左一右对称的象形符号,把两个向右的“匕”字凑在一起就是“比”,一左一右两种另外写法的“匕”凑在一起就是“北”;宝盖头的甲骨文写法是“介字”下面两竖外移接到人字笔画上;“百”字就更加一目了然,几乎和现代汉字一个形象,只是下面是一个鸡蛋,里面一条横线上有一个三角形,象一幅美丽的桂林山水画……

现代中国字因为是在汉朝定型的所以又叫汉字。汉字因为主要是象形文字,所以读写都不方便。有些人说汉字其实也有形声字具备发音的功能,这样说有点牵强,因为它的发音功能并不发达,毕竟没有字母化文字那样系统化。

十七世纪初,有一个法国传教士叫金尼格莱来的到了中国,他汉学造诣很深。他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他在书中首次准确使用拉丁字母标注了汉字的读音。后来,金尼格莱在中国学者韩云、王征等人的帮助下,在利玛窦等汉语注音的《西字奇迹》基础上,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1955年—1957年中国文字改革时被原文字改革委员会确立为后来的汉语注音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就是以此为基础制定的。

因为汉字存在读写都很麻烦的缺点,所以韩国和日本都先后对汉字进行了改革。除了生造新字,它们还各自创立了虽然仍是方块字但却可以拼音的字母文字。尽管如此,在正式场合汉字仍然是日、韩重要的文字表达形式,尤其是日本。

简化汉字的呼声五四时期就有了,而简化汉字的行动其实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从来就没有间断过。我们现在使用的是1955年——1957年进行的简化字改革后的字体,并且,简化字列表中的那些简化字基本上都收自于约定俗成的前人案例,并不是后人生造出来的。它延续了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演变过程中“形神不废”规律的传统,没有造成文化传承上的断层。1955——1957年第一次正式推行的简体字大多数古代就有,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刘复和李家瑞的《宋元以来俗字谱》(1930年)、钱玄同的《简体字谱》(1935年)等都有记载,简化字在从前被称为“俗字”。

简体字中一部分是古本字,一部分是书法家造的,一部分是群众造的,都是我国的文化遗产。长期以来,简体字、繁体正字与异体字事实上并行。简化实际上是以简体字取代繁体字的正体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简化是根据“述而不作”的精神选定简体字。本来许多字的简体和繁体都在使用,简体字人们天天接触,基本上已经约定俗成,与繁体多有形体上的联系。

我们发现简体字形成的动力的确是为了方便书写,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古代行书、草书作品和民间书札对简化汉字的贡献都很大。至于对汉字结构本身的玄学联想,我认为,虽然汉字的演变的确始终遵循着一个“形变神不变”的规律,但大多数以字说玄的故事都是牵强附会的,有些似是而非的案例也基本上都是通玄之人以字说事而已。就好比同一个卦象不同的人有千般解释一样。断卦的准确与否除对卦理的理解程度是否精深之外,重要的还是取决于断卦者与卦象之间是否有心灵的沟通,这一原理也适用于测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0430320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cyw.com/wiki/1150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043032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