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的定义式怎么读,一文读懂中考物理白送分知识点

这绝对是初中物理热学内容中最难理解的概念!

比热容!

如果仅从“比热容”字面来看,看不出任何能够让人直接理解的意思。

对于初三的同学们来说,初次接受此概念,常常会有排斥感,字面上根本让人看不出什么意思,而据此所出的实验题和计算题又常常设置一些细节上的小陷阱,让人防不胜防,因此,虽然热学内容好学,此处知识点也属于白送分题,可是,初学者却常常出错!

关于此概念,总结如下:

实际上,如果通俗来理解的话,比热容就是物体的吸热和放热能力。

  • 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放热能力强,温度变化慢!
  • 比热容小的物质,吸放热能力弱,温度变化快!

由于自然界中水的比热容最大,因此水的吸放热能力最强,温度变化最慢!所以用水来取暖和冷却,或调节气候。

(准确的说: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液体,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时,水吸热或放热更多,有利于冷却或取暖)

初三学生还需要牢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公式右边的三个物理量(质量、温度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无关!其物理意义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此物质的比热容”。

还需要注意,比热容公式Q=cmt中,要特别重视t,很多题中会设置陷阱,比如“温度升高”、“温度升高了”、“温度升高到”,其中,“升高”很容易理解成“升高了”!一字之差,决定正误!

比如下面这道物理题:


由于本题中提到“将壶内20摄氏度的水的温度升高60摄氏度”,结果很多初中生,包括学习比较好的优秀生,在第一次做这道题时,也出现了审题错误。他们都把60摄氏度当成了水的末温!实际却是温度的变化量!

一字之差,造成失误!

关于“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的初中物理教材采用的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液体的方式,有的教材采用的是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液体的方式。前者的缺点是难以控制酒精灯的火焰相同,(有时候又会采用如下图中的,用一个酒精灯给两种液体加热的方法,虽然看似合理,其实依然存在难以控制变量的问题),而采用电加热器的形式,则很容易实现这一点。



2.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把吸收的热量转换成加热时间,加热时间相同则吸收热量相同,加热时间长则吸收的热量多)。

3.实验中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一是取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不同物质的温度升高的多少,温度升高的多,说明吸热能力弱。

二是使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被加热的时间,加热时间短,说明吸热能力弱。

以上内容就是有关热学中的一个较易错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对正在学习这块内容的初三同学有所帮助。

另外,初三的同学们一定要养成勤于归纳错题的习惯,研究归纳自己的错题,可以查缺补漏,提高能力;研究归纳历届中考学霸们的物理错题,可以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快速提高物理成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0430320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cyw.com/wiki/962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404303206@qq.com